当前位置:首页>工作研究

浅谈如何做干净的党员干部

来源于:昆明市党风廉政网

发布时间:2015-08-28 16:24:08

编辑:纪委管理员1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这三句话,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又互为因果的哲学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党员干部如何落实“个人干净”要求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要”。
    一、要深刻领会“个人干净”的意蕴
    干净,是个形容词,一般是指物品等无灰尘、无污染、无污垢。引伸义有简洁、清澈、明亮、干脆、完全、彻底、正大、清纯等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个人干净”的这个“干净”非同一般意义上的“清正廉洁”,其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意蕴更加深远。“个人干净”的核心要义是要求党员干部在政治、思想、观念、情感、作风、经济等方面要做到脱离低级,远离庸俗,心存敬畏,严格自律,慎言、慎行、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作为党员干部在政治上讲干净,就是要对党绝对忠诚,百分之百地忠诚党的宗旨、党的信仰、党的思想,党的纲领和党的事业,讲纪律,讲规矩,不搞非法活动;在思想上讲干净,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三个自信”,坚持“四个全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观念上讲干净,就是要做到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幸福观,不受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不为各种杂音所扰,不为各种错误思潮所困,不为各种假象所惑;在情感上讲干净,就是要始终把党、把祖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使命是为人民服务,对党、对组织有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对祖国有强烈的荣誉感;在作风上讲干净,就是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接地气,坚决清除“四风”问题,始终保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经济上讲干净,就是要公私分明,不该拿的不拿,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收的不收,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占的不占,在依法行政上做到没有半点私心,在“三公”经费开支上做到没有半点杂念,在不行赂、不受赂、不接受红包上做到没有半点含糊,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使用上要做到没有半点厚薄;在工程招投标上做到没有半点舞弊,在选人用人上做到没有半点个人好恶,在交友处世上要做到没有半点庸俗。一个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深刻领会“个人干净”的丰富内涵,不明其深厚的意蕴,认识上不到位或混乱,就不可能做到心身干净。
    二、要坚决清除灰色心态
    灰色心态,是指一种不明不暗的消极的心态。要做到“个人干净”,必须坚决彻底地清除以下六种灰色心态。
    一曰“塑花”心态。塑花无真香。认为反腐败斗争是为了好看,是为了取悦于民,是为了树立权威,是政治作秀。认识不到党中央把反腐败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和“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价值取向;无视反腐败“风正一帆悬”、“江清月近人”和反腐无禁区、永远在路上的现实。这是在看待反腐败性质上的一种灰色心态。由此影响,在落实“个人干净”要求上难免会花拳绣腿、装模作样、做表面文章。
    二曰“潮汐”心态。潮汐无长态。认为反腐败斗争不过是“潮汐”而已。“潮汐”就是一阵子,怎么来还怎么退,不可能做到“常长”。看不到党中央在反腐败上的持续发力及所展现的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多措并举的坚强决心;也无视党中央在反腐败问题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铮铮誓言。这是在看待反腐机制上的一种灰色心态。由此影响,在落实“个人干净”要求上难免会时好时坏、跌宕起伏,不能一以贯之。
    三曰“雾霾”心态。雾霾难治理。认为腐败就象雾霾,久久之弊,膏肓之症。对反腐败失去信心。看不到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看不到党中央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党风政风的持续好转的现实;认识不到积小胜为大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辩证规律。这是在看待反腐败成效上的一种灰色心态。由此影响,在落实“个人干净”要求上难免会趑趄不前、观望徘徊、意志不坚。
    四曰“蚀米”心态。偷鸡不成蚀把米。认为反腐败会影响投资,影响经济建设,影响能人作为,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对全面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信心,会产生负面作用。看不到反腐败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归;看不到反腐败整肃了风气,凝聚了正能量,改善了投资环境,降低了投资成本,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这是在看待反腐败效益上的一种灰色心态。由此影响,在落实“个人干净”要求上难免会游离不定、患得患失、走向反面。
    五曰“阋墙”心态。阋墙无真相。认为反腐败是兄弟阋墙、权力斗争、党同伐异,折腾完了,复归于旧。该怎么的还怎么,无非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会在意曹雪芹那酸腐的《好了歌》?看不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民、务实、清廉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胸襟和气度;看不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充分信任。这是在看待反腐败进程上的一种灰色心态。由此影响,在落实“个人干净”要求上难免会思想错位、意志消沉、迷失方向。
    六曰“鸵鸟”心态。熟视无睹。认为反腐是中央的事,是各级党委、纪委“两个责任”内的事,与己无关,对反腐败斗争漠不关心,对腐败问题麻木不仁。认识不到反腐败是我们党一场输不起的斗争;认识不到反腐败是党员干部的一种历史责任和份内事务;认识不到漠视腐败就是纵容腐败,就是对党不忠,就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不负责任。这是在看待反腐败责任上的一种灰色心态。由此影响,在落实“个人干净”要求上难免会随大流、装糊涂、打折扣。
    三、要切实过好十道关
    党员干部要做到干净,达到干净的境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有许多关口要过,一些关口过不去或过不好,有亏损、有污点、有不足,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或金刚之身坏于疽痈,或高尚之境毁于一念。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彩排,只有直播,所以,必须小心小心,保持冷静和清醒,过好十道要紧的关:
    一要过好“贪”关。贪,是指贪婪贪腐等心理和行为。心陷贪淖,行为颠倒,不知荣辱。如此,就会权为我用,利为我谋,致权力异化,违纪违法,损德坏身。二要过好“怨”关。怨,是指怨恨怨怼等心理和行为。心生嗔怨,怨天怨地,怨三怨四,怨这怨那,怨组织、怨领导、怨同事,心无感恩,极为自顾。如此,就会产生行为偏激,背离常道。三要过好“痴”关。痴,是指痴迷等心理和行为。心入痴迷,障蔽理性,迷失自性。如此,就会行为混浊,行走极端,违规犯矩,践越红线。四要过好“慢”关。慢,是指骄慢轻慢等心理和行为。心藏轻漫,行为失常,自以为自,唯我正确,目空一切。如此,心中唯我,没有戒律,就会胡作非为,悖乱无拘。五要过好“疑”关。疑,是指对真理不能坚信、对谬论不能分别的心理和行为。如此,疑神疑鬼,行必犯浑,就会沾染庸俗习气。六要过好“妄”关。妄,是指妄心妄想等心理和行为。心存妄想,必生妄行。如此,妄作妄为,心无敬畏,不接地气,脱离实际,视民如芥,必触法纪。七要过好“色”关。色,是指追逐美色等心理和行为。心逐美色,必生淫乱,必行邪道,无心干事创业。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查处的贪官,百分之九十五与追逐异性美色有关。八要过好“利”关。利,是指看重名利虚誉等心理和行为。心重名利,必失廉义。如此,争功诿过,文过饰非;处心积虑,满足私欲;不择手段,唯利是图。九要过好“吃”关。吃,是指沉湎于公款大吃大喝等心理和行为。沉湎于公款吃喝,就会乐此不疲,且花样百出,无惧法纪。如此,有心于个人口舌之惠,餮饕之实,则无心于党的事业、人民福祉,伤风败德,影响党和政府及人民公仆的形象。十要过好“任”关。任,是指任性等心理和行为。心猿意马,任性而为,则刚愎自用,拥权自重。如此,就会好大喜功,以权代法,以言乱法,就会无视民意,轻薄民智,作贱民心,终将掉入贪赃枉法的旋涡,祸乱一方。
    深悟干净,得其精髓,端正心态,过好关隘,则心如明镜,身似清莲,干净自得。(作者: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