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安排意见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1-05-09 15:36:38
编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的要求,按照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目标,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现就我市 2010 年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市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改革创新促进办法〉的通知》(昆通〔 2009 〕31号)精神,着力制度创新,提高制度执行力。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为目标,总结 2009 年制度创新的成效和经验,充分用好用活 “ 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市 ” 政策和省里下放的12大类、40项经济社会制度管理权限,按照政策法规具体化、工作经验系统化、外地经验本地化、本地工作特色化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充满创新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二、 重点内容
(一)围绕加快建设品质春城,强化规划设计,严格标准规范,完善长效机制,建设规范有序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环境。
(二)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推动园区倍增跨越。构筑“两轴多板块”工业布局新体系,制订重点企业(集团)发展规划。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三)抢抓服务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机遇,抓紧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和专项规划。优化服务业结构,逐步完善市场化、规范化的用工机制和服务体系,健全扩大社会消费需求的服务体系。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四)深入推进小城镇开发五年提升工程,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路子,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和落户管理办法。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生产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创新农业转型升级模式。建立促进“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
(五)持续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年”活动,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投资高端化、项目投资集约化推进机制。加速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完善政府投资决策、实施和监管体系,建立质量跟踪反馈评价体系,全面推进项目代建制。
(六)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桥头堡城市,建立与国际惯例和规划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创新对外经贸合作以质取胜和集约化、多元化发展新路子,抓紧制定与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相适应、相对应的政策措施。创新招商方式、管理机制,创新国资监管机制,积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
(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创新水环境治理制度,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治理法制化、长效化。创新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机制。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等制度,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全面开展生态县(市)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
(八)完善保障民生的各项制度。深化教育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和创业政策。创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配套政策。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
(九)构建和谐社会体系,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群众权益维护机制、重大社会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大防控、大信访、大调解工作机制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法规体系。
(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探索建立解放思想长效机制。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发布会和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创新反腐倡廉教育、监督、预防、惩治制度建设。
(十一)建立保障制度执行工作机制,完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
三、 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和完善强有力的创新工作组织体系。各级各部门要把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落实有措施、有力度。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其他班子成员也要明确分工,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相应的组织机构要具体抓落实,明确责任人,构建和完善强有力的创新工作组织体系。
(二)进一步健全机制,构建有利于制度创新的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制度创新成果应用的长效机制,将实践证明成功的制度创新成果通过法定形式固定下来,防止出现创新与应用脱节、重形式轻内容、形成一阵风、追求轰动效应、为创新而创新等不良现象。建立创新激励保护机制,宽容创新中的失误,允许创新中的曲折,善待竞争中的失利;凡是有利于制度创新的新思路、新观点、新事物,要不遗余力地支持,积极培育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的沃土,努力形成有利于制度创新的用人机制;对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政治上要多关心,工作上要多支持,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完善创新成果奖励制度,通过组织专家评审、群众评议,对取得实际效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大多数群众拥护、得到上级认可的经济社会制度创新项目要给予奖励,对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要予以重奖。
(三)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健全制度落实情况跟踪督查评价反馈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和制度落实效果的评价反馈,确保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要继续加强对市委、市政府下发的改革性、动员性和制度性、规章性制度创新文件的专项督查;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要做好定期督查;市创新办要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和协调、指导,不断赋予创新成果新的标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不断提升制度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制度创新工作安排拖着不办、顶着不干、阳奉阴违、敷衍塞责,致使目标任务组织落实不力的,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制度创新是关系昆明长远发展的大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任务和宏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闯敢试,坚定不移地推进制度创新,为加快实现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增添不竭动力。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